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实现新突破
近日,JDC科技公司在硅谷召开以“科技与未来”为主题的线上发布会,宣布其研发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实现乘客5人、飞行距离500公里的新突破,应用后将成为新型空中交通工具,或能改变未来民用航空的发展方向。
据介绍,符长青博士带领的中国科研团队在成功开发研制出多款消防无人机型号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了制约现有无人机进一步提升其性能的两个难题,从而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攻克难关的行动。首先是无人机无线通信传输采用点对点的单线连接方式,通信传输距离短;其次是纯电动无人机载重小,航程小,航时短。
为了解决第一个难题,2017年3月符长青博士带领的中国科研技术攻关小组,研究无人机采用5G网络取代点对点的无线通信传输方式,获得成功,其研究成果于2020年3月出版发行专著《5G网联无人机》。但是5G网络通信只能直线传输,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站,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非常昂贵,只能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没有办法解决边远山区的网络覆盖。2020年与美国公司合作接入星链互联网络实现覆盖全球的高速互联网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无人机通信传输距离短的难题。
针对第二个难题,符长青博士带领的中国研发团队从2013年开始研究电动机和航空燃油发动机两者相结合的混合动力系统。研究成果于2017年8月出版专著《旋翼飞行器动力装置》,2018年8月出版专著《无人机动力技术》等,为JDC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由符长青博士带领的中国研发团队和硅谷研发团队携手打造。有关技术论文《无人机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发表在航空航天专业领域国家级学术刊物《无人机》期刊上。
据美国研发团队负责人Dr David 介绍,JDC电动垂直起落飞行器(eVTOL)在设计上有四大优点:
第一,采用多旋翼复合无人机构型,配有滑橇式起落架。多旋翼复合无人机与传统直升机等飞行器相比有着更低的经营成本、更低的噪音、更加节能环保,且安全冗余度更高。
第二,动力装置采用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由电动机和燃油发动机两种动力装置混合组装在一起而构成一个新的动力系统,以改进无人机的气动结构、大幅度提高等效涵道比,提升气动效率、降低油耗、减少噪声和排放,以及增大无人机的载重、航时和航程。
第三,JDC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为星链网络无人机,飞行不受传输链路距离限制,实际做到飞行范围:全球无死角覆盖,地球上任何地方任意时间,至少会有三颗星链卫星与之网络链接。最高速率1Gbit/s、延迟时间小于10ms(与5G相当)。
第四,JDC此次发布的机型机身两边各有4个涵道风扇,总共8轴16旋翼。1个推进螺旋桨安装在机身后部。机身长度8米,机身高度1.8米,机身宽度1.8米,双垂尾高1 米,拥有8轴16个升力螺旋桨和1个推进螺旋桨,最大航程为500公里,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3000米,载重600公斤(可搭载5名乘客)。
JDC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现阶段瓶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据JDC首席执行官Steven介绍,驾驶舱的设计为5座三排布局,尾翼设计为机身两侧延伸至尾部的双杠Π形尾翼,在空气动力布局上起到了非常高的稳定性。为保障起降时的安全性,JDC设计为内藏式旋翼(涵道风扇),此气动设计使得eVTOL结构更简洁可靠,飞行更安全,具有更高的飞行效率,更大的飞行速度和航程。JDC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气动、结构、推进一体化设计技术对其电机、螺旋桨、机翼、短舱综合权衡分析和迭代优化设计,以及全机整体的几何参数、气动参数、重量参数、动力系统参数等,开展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与协调,进行方案评估,支撑布局方案选型。通过一体化设计制造,提高旋翼升力、降低结构重量与阻力,来提升效率,大幅改善eVTOL的飞行性能。分布式电推进布局在机体上分布安装多个涵道风扇,可提高气动效率、降低阻力。
安全系数上JDC采用油电混合动力结构,配置了独立的动力机组及独立电池模块,是两个动力子系统,可以互为备份,相互互补,双系统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转工作,保证eVTOL安全起降。通过机组发电来供应电池性能储备,可以保障蓄电池的能量储存和增加能量时效,充分保障飞行器的安全性,使风险降低为零。
目前,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属于新兴起的产业,美国、欧洲等国家正在积极领先推进。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研发及应用市场,计划2024年洛杉矶将率先实现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商业应用,eVTOL将首次代替出租汽车。欧洲市场紧随其后。未来的JDC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发展也将超乎人们的想象,是未来几年必然发生的大趋势。绿色科技出行的未来方式,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变城市交通、缓解人们出行焦虑的现状。它的出现和应用,将开启人类社会航空领域新一轮创新与变革热潮,引领航空技术创新、推动绿色航空发展,将对世界航空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柯闻)
新产品出售的收益占据营业收入比重为37.02%,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王方定利用各种机会,不厌其烦地为年轻人作报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只要是与年轻人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会以及座谈会,王方定都一定参加。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142个路口,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让以往的“车看灯”变成“灯看车”。经测算,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能大大的提升13秒。
为了更准确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领域取得新进展。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
据了解,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国将统筹利用首次载人登月前的飞行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的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
“祥云”AS700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个按照适航规章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
王贻芳说,江门中微子实验已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研究机构的750位科研人员参与,采取经费投入分担、技术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全球中微子研究共同进步。
中国科普研究所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对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有困惑。因此,开展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工作,有利于领导干部、企业家增强对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的认知,把握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路灯开启时间刚刚好,真是‘无缝对接’啊!”湖北省十堰市北京路一家蛋糕店的店主何伟十分疑惑:路灯是咋做到这么准时的?
从“制”到“输”、从“储”到“用”,如今,张家口市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各项新技术不断突破,全新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为国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应用提供了诸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也为本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由于今年第三季度订单锐减,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公司15日股价大幅下挫,跌幅超过15%。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ESA)联合运营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观测到一个在大爆炸后仅7亿年就形成的星系“自内向外”的生长过程。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王若琳)记者15日从深圳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就海水中的氯离子引发副反应和电极腐蚀现象,提出一种新的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策略,将有利于丰富和进一步构建破解海水复杂成分影响的海水电解制氢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其进一步拓宽了谢和平院士团队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技术体系,将为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有了路线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
10月1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青铜冶铸与夏商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举行。
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与2020年上一轮评审相比,本轮评审拟大幅新增博士点831个。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博士生培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脱颖而出。